關於她/他與水的故事
位於山區的台灣偏鄉部落,由於地理位置較高,無法建置都市化的自來水設備,只能透過簡易自來水系統,以過去先祖開闢的水源頭作為農業與民生用水的來源。
 
溪口部落在羅馬公路開闢前,水量十分充沛,曾以種植水稻為主要經濟作物。後來因著羅馬公路的開墾,原本從山上引流而下的古老水脈被截斷,導致溪口部落居民在用水上受到極大的影響,原本的農作產業也因水資源的缺乏而被迫轉型。近年來氣候變遷的影響,更是讓部落在用水上的缺乏越來越明顯和嚴重,特別在旱季期間,部落的水供應量常常供不應求。
 
雖然環境看似嚴峻,但在與溪口部落耆老交流的過程中,得知部落其實還有一個水源頭,在乾旱期時仍有不少的水量。不過,從水源地到儲水水塔的溢流水管,皆已老舊和破損,而長年來一直無力進行水管的修復和汰換,讓水流失在山林中。
 

▲過去使用的黑膠管曝露在外,長期使用下,破損率高。

 

修復老舊水管 設中途蓄水站

因此,蒲公英公共參與援助計畫目前針對從水源地至分流到部落的主要儲水水塔,共五公里的水源路,進行老舊、破損水管的修復與汰換工程。原有的老舊水管因過去經費有限,只好使用價格較低、質地較薄的黑膠管作為溢流管線,但黑膠管的損壞率高,常造成供水量不穩定。
 
因此,為了提高供水的穩定性、部落民生用水的供水量,在水管修復工程上,本計畫以PVC水管替換原本的黑膠管。目前從水源地至主要儲水水塔5公里的水管修復與汰換工程,已完成50%,並持續將老舊的黑膠管替換成PVC管線。
 
除了修復老舊水管,儲水水塔的建置也是讓部落水資源管理更加完善的關鍵。從水源地到溪口部落有一定的距離,而在兩者之間的中途蓄水站,目前僅有10噸(2個)的儲水水塔,並不足以提供部落的用水量。因此,本計畫也正進行新增15噸儲水水塔的建置工程,提高未來溢流到部落的水量。
 

▲中途蓄水站現況,之後將拆除綠色鐵皮屋,並建置15噸的儲水水塔。

 

蒲公英公共參與援助計畫,透過鑿井、濾水及儲水等設備建置、衛生教育、農耕培力計畫、社區創生等服務工作,幫助國内部落、烏干達邊境的南蘇丹難民、東非盧安達貧困家庭改善自身的生活與部落產業的永續發展。
 
每月定期500元,就能改善一個貧困家庭(一個家庭成員平均有5-7位),有乾淨飲用水喝💧,讓孩子免於因細菌生病的危機,擁有健康身體。同時,能實質幫助台灣部落居民的缺水危機,並讓部落產業持續深耕、也維持部落生態的平衡。計畫區完成後,將逐步投入下一個村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