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她/他與水的故事
日治時期,原住民遷居後,便由隘勇指導原住民種植梯田。而當水徑開闢後,水稻在當時成為原住民的主要農作物。桃園復興區的溪口部落還曾因大量種植水稻,獲得「黃金部落」的美稱。
但隨著環境的改變、水資源的缺乏,原本以農業作為經濟來源的部落,漸漸地只能種植用水量較少的蔬菜,如甘薯、芋頭、小米,來自給自足。一直以來都依靠天然水源的部落居民,如今面對用水問題,對他們而言是極大的挑戰。
有位部落耆老擔憂地說:「目前只能先解決飲用水的問題,才能處理農業用水的問題。我們唯一的方法就是先儲水,未來才有可能恢復農業用水量。」
過去的水稻田,因水資源漸少而停止種植;如今成一片荒廢的叢林。
小溪流積少成多,皆是珍貴的水源
經過實地走訪後,得知桃園復興區部落中的多個小溪流其實未完全乾涸,若妥善的整治水源頭,透過水管將溪水接到水塔存起來,就可作為儲水用,未來亦可作為急救用。
因此本計畫自五月起,開始著手建置儲水水塔,並透過水管從朝陽溪、奎輝溪的水源頭,將水源分流至不同噸數的水塔。至今,已完成部分水塔的建置,目前總儲水量共有78噸。而六月期間多日的雨天,讓目前已建置好的水塔得以發揮功用,將珍貴的水儲起來,提供部落民生用水的使用。
雖然已完成數個水塔的建置,但濾水設備、分配至部落的水管佈置、修復破損的水管等工程仍未完成。因此,邀請您透過捐款支持本計畫,讓整治部落水資源的工程得以持續進行,改善溪口部落、下溪口部落、羅浮部落、奎輝部落,四個部落的水資源危機,幫助部落的產業能夠繼續深耕。
圖為目前已建置完成的水塔,仍有其他水塔、水管佈置、濾水設備的工程持續進行中。
蒲公英公共參與援助計畫,透過鑿井、濾水及儲水等設備建置、衛生教育、農耕培力計畫、社區創生等服務工作,幫助國内部落、烏干達邊境的南蘇丹難民、東非盧安達貧困家庭改善自身的生活與部落產業的永續發展。
每月定期500元,就能改善一個貧困家庭(一個家庭成員平均有5-7位),有乾淨飲用水喝💧,讓孩子免於因細菌生病的危機,擁有健康身體。同時,能實質幫助台灣部落居民的缺水危機,並讓部落產業持續深耕、也維持部落生態的平衡。計畫區完成後,將逐步投入下一個村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