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印地安人切羅基族的成人禮,是在前一天晚上蒙著眼被父親帶入森林深處,坐在樹下一整夜,不能哭喊、呼救,藉此鍛鍊心志。父親對他說:「你必須要有勇氣,當第一道黎明曙光撒下,我會來帶你回家。」當天亮了,男孩脫去眼罩後,看見原來父親就在不遠處默默守護著。文化是什麼?應該是值得驕傲與尊敬的堆砌。
 

部落是幸福的,處處充滿關懷跟招呼,是記憶中的生長環境。

因著看見國内外在水資源上的需要,蒲公英從2019年起,展開公共參與援助計畫,以水資源、衛生教育、社區發展、青年培力等服務工作為主。2020年蒲公英以水資助計畫,在桃園復興區部落提供水資源建置的協助外,也攜手部落進一步參與原住民村落文化發展計畫,深耕部落和居民,展開種植原生菜的遠大計劃。
 
第一階段「生態恢復」工程完成

※ 更新部落120噸水塔容積使用率、增加210噸水塔蓄水量,自水源地起2公里水管線修復、汰換老舊水管線,採用低用水率的滴灌澆灌系統。

※ 原生菜復育種植達18種、原民高經濟作物復育(刺蔥500棵及馬告1,500棵)、綠化造景種類14種總數量達650棵。
 
第二階段「多元文化」工程,將建置

※ 涵蓋部落竹建築結合現代設計、生態池、太陽能、雨水回收系統。
※ 結合跨域專家合作,促進合作夥伴關係,發展部落創生。
※ 實踐品格教育、生命教育體驗、導入部落元素、AR體驗。
 
蒲公英吾都生態園區期望「打造的一個可循環、可負擔、可複製的自然循環體系」。在食、衣、住、行的文化上,能夠趨向自給自足,對於將來的極端氣候,我們需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當文化、環保、綠能永續為現今生活主流,攜手在地部落擘劃出一道願景

透過復育鄉民早期傳統野菜與馬告、刺蔥種植,使壯遊青年,體驗成為一日農田開墾勇士,認識在地族人生活文化,體驗台灣早期原民生活歷史。也藉由飲食與狩獵體驗,由當地耆老介紹生活器具(刀、碗、廚、鍋、鏟、爐)、打獵器具(陷阱、獵槍)的泰雅生活,了解文化的變遷,使青年培力的返鄉體驗,帶出反思、學習與教育價值,也產生認識「都市及鄉土的社會文化新意義」。
 

▲ 青年壯遊蒲公英吾都生態園區第三基地大合照

 

▲青年們在蒲公英吾都生態園區第三基地D區原生菜參與種植(角菜、白鳳、馬齒莧)

 

原生菜顧名思義是原本就長在這塊原始土地上的植物,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代表著先人的傳承與智慧。原生菜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難的只是將他們分辨出來而已。
 
若不用心維繫,文化總有一天一定會消失,文化體驗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實踐,台灣80%的人口生活在都市水泥叢林之中,過著家裡插著電,行走插著電的「不斷電生活」。所以,是時候來一趟三生有幸的生態豐盛之旅了(生活要知足、生命要豐盛、生態要平衡)。
 
在這裡我們鼓勵以多元思考及永續文化方式,認識部落,行遍臺灣,培養對這塊土地的熱情與關懷。

▲青年壯遊原味生活體驗-搗麻糬樂

 

▲青年壯遊生活體驗-薪火傳情、炮竹傳訊

 

你也想來一場愛部落行動(部落生態與文化一日體驗及導覽體驗活動)嗎?
歡迎聯繫我們
電話:02-2396-5188分機583
傳真:02-2396-5177
Email:0154@dhf.org.tw

 

蒲公英公共參與援助計畫,透過鑿井、濾水及儲水等設備建置、衛生教育、農耕培力計畫、社區創生等服務工作,幫助國内部落、烏干達邊境的南蘇丹難民、東非盧安達貧困家庭改善自身的生活與部落產業的永續發展。
 
每月定期500元,就能改善一個貧困家庭(一個家庭成員平均有5-7位),有乾淨飲用水喝💧,讓孩子免於因細菌生病的危機,擁有健康身體。同時,能實質幫助台灣部落居民的缺水危機,並讓部落產業持續深耕、也維持部落生態的平衡。計畫區完成後,將逐步投入下一個村莊工作。